产投深度融合,青岛创投风投生态建设提速虎落平阳

从结果来看,产投创投青岛取得的深度生态成绩相当亮眼。

产投深度融合,青岛创投风投生态建设提速虎落平阳

经过六年加速发展,融合青岛创投风投生态进入新阶段。青岛早在2019年,风投青岛便提出打造创投风投中心的建设虎落平阳目标,并量身打造了创投风投大会作为聚集优质金融资源的提速平台。从结果来看,产投创投青岛取得的深度生态成绩相当亮眼。根据中基协数据统计,融合截至2024年3月末,青岛青岛私募基金管理人、风投管理基金、建设管理规模分别较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前增长1.59、提速6.12、产投创投3.07倍,省对市创业投资相关考核指标连续三年位居第一。5月28日,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委金融办、青岛市财政局承办的“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上海金浦总裁高立新、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执行总裁孙加韬、青银理财副总裁(主持工作)唐建卓、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徐欣、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静,围绕《产投融合力,青岛创投风投生态建设提速》 这一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本场论坛由投中信息首席执行官杨晓磊主持。从2019年以来,高立新连续六年参加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在他看来,当地政府在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推出的支持和帮助创投风投行业的一系列政策,一年比一年力度大、条件好。青岛给孙加韬的感受是,一个网红般的创投城市,“从规模体量、创业环境和产业基础来看,青岛能够成为国际化的创投城市。”于静认为,青岛产业基础非常综合,虽然不是一线城市,但拥有工业42个分类中的39个,对企业落地之后的产业配套能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唐建卓判断,青岛具备产业基础较完备、创新能力较强、创投风投政策多、产业和资本生态丰富等条件,只要再加一点点化学反应,未来的创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一个地方的创投风投生态的核心是企业,尤其是优秀企业、平台型企业。”在徐欣看来,拥有海尔、歌尔、海信、青啤等世界级企业的青岛有着巨量企业的基础。吴世春直言,青岛可以把本地一些好的机构,甚至一些机构的区域总部牵引落地,更好地形成基金的集聚。以下为现场探讨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杨晓磊:谢谢主持人!感谢组委会的信任,欢迎各位嘉宾来青岛,感受一下青岛五月的风,特别漂亮。从高总开始,快速跟大家介绍一下情况。高立新:各位上午好!非常高兴,我这是第六次参加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从2019年一直到现在,思潮起伏每年都参加。青岛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也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也是创业的城市。上海金浦是国资背景、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私募股权机构,现在在青岛落地了第一支基金,正在筹划第二支基金。围绕青岛的科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我们做了一些投资和布局。目前,情况非常良好,我们也希望借助创投风投的东风,再接再励,跟青岛各家机构共同努力,创造青岛创投风投更美好的明天,谢谢!   孙加韬:各位好!上海科创集团成立于1992年,今年又跟上海国投集团联合重组,现在的管理资产规模大概在几千亿元。海望资本是集团下面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构,目前管理着六七支基金,还有七八支SPV的专项基金,主要投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领域。我也是青岛人,在青岛即墨出生,也在这边读书,后来去上海发展,所以很期待这次能够跟青岛有一些实质性合作。谢谢!   唐建卓:大家好!我是来自青银理财的唐建卓。青银理财成立于2020年,是长江以北地区首家、全国第六家获批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截至最新数据,我们目前整体管理产品规模超过2100亿元。我们的主要使命是,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优质的理财产品和财富管理的服务。在创投风投领域,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目前已经与一些头部GP深入探讨,讨论了包括S基金在内的合作模式,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跟更多头部顶尖GP加深联系,合作共赢。谢谢大家!吴世春:大家好!我来自梅花创投的吴世春。梅花创投是专注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领域的一个基金,已经成立了十年,管理规模超过一百亿元。我们现在也投了六百多家公司,是国内现在最活跃的早期投资机构。我们三年前在青岛成立了规模6亿元的青岛梅花基金,已经投出了一些头部项目。目前,我们在青岛也在做新的基金,希望在这边跟更多创业者连接。谢谢!徐欣:大家好!我是来自复星创富的徐欣。复星创富是复星旗下的股权投资平台,而复星是一个总部在上海的全球化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覆盖健康、富足、快乐、智造四个大的噤若寒蝉产业板块。复星创富目前累计资管规模超过500亿元,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双碳科技、消费科技四大赛道。同时,我们和复星旗下的各大产业板块协同做CVC的投资。在负责复星创富之前,我也有幸在创投风投的圣地——硅谷负责了复星在当地的投资五年多。到青岛来参加创投风投大会,感觉国内风投圈里面刮起了一些清新的空气,而且这个风投大会算国内的一个品牌。很期待和大家就创投风投这样一个特定的话题深入探讨一下。谢谢!于静:大家好!我是来自青岛市创新投资公司的于静。青创投是市级财政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承接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拨改投的相关工作。我们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政府引导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以及青岛市创投风投的生态搭建。欢迎大家到青岛来,在引导基金、股权投资上有更多的合作。谢谢!

杨晓磊:谢谢各位嘉宾,我们开始聊一些话题。时间有限,我就不统一问了,挑一些话题跟合适的嘉宾互动一下。

刚才听下来,相对来说,高总和吴总在青岛的布局比较多,徐总是第一次来青岛做投资,我第一个问题先给高总和吴总。吴总三年前在青岛设了第一支基金,是吧?吴世春:已经投完,六亿元的规模。杨晓磊:您对青岛的第一印象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吗?  吴世春:这几年,全国各地在投早、投小、投新质生产力方面,都在不断出台一些新政策。三年前,青岛创投十条非常领先,现在更多的地方政府在一些政策上面赶上来,甚至会超过。青岛作为风投之城,应该继续保持这个领先。我觉得这边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还是非常好的,不过在包括出资比例、对早期投资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杨晓磊:下一个问题给高总。高总连续六年来到青岛,您从第一年到今天,对于青岛的感受,包括产业的方向、跟政府的互动,大概是什么感觉?高立新:六年以来,青岛还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创投风投这个角度来讲,我谈三点体会和感受。第一,从2019年刚到青岛做创投风投和基金,青岛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包括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平台、国资企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具体怎么做,从哪儿切入,客观地讲还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当时青岛派了几批干部到上海、深圳进行实训,师出无名应该说对推动青岛创投风投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六年以来,青岛每一年创投风投大会,都能在政府层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帮助创投风投行业。我看到政策一年比一年力度大、条件好,这是我的一个体会和感受。第二,青岛的创投风投,还是面临着很多挑战。怎么讲呢?一是从政府角度来讲,通过创投风投进行招商引资落地,这个出发点和初衷非常好。我们在这方面也帮助青岛各区做了大量招商引资和落地的工作,但是实事求是讲,成效不是特别理想,这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第三,从政府角度来讲,希望政府不光给钱。政府现在给了很多政策,包括投贷联动、补贴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非常宝贵。但是我们更要像深圳、美国的硅谷一样,打造资本、人才和技术的“铁三角”。在这个“铁三角”当中,资本的力量非常重要。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市场化的理念和市场化的推动,我觉得至关重要。从委办局各自的角度出发,有些政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是政策在真正落地的时候,中间需要大量协调、对接,甚至有些政策可能互相矛盾。这也是在工作推进当中感觉到的一些困惑和挑战,也是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一个压力。所以,我希望在这方面要有更好的顶层设计方案,能够使“铁三角”真正变成有意义的互动和良性循环。杨晓磊:谢谢高总,我们直面政府的挑战。回到相对舒服的话题,孙总,您是第一次参加大会,是吧?

孙加韬:是的。   杨晓磊:从创投风投的生态位来看,刚才提到合肥、武汉、成都、厦门,这是创投生态位比较靠前的城市。如果提到北方,基本就是青岛。首先从您的感受出发,青岛是一个相对比较网红的创投城市吗?如果它是,原因是什么?孙加韬:我觉得青岛肯定是一个网红的创投城市,但我个人觉得,青岛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从南北方来看,我觉得在北方,除了北京是科创中心之外,也就是青岛。青岛从规模体量、创业环境和产业基础上来说,都可以支撑起一座国际化的创投城市。

从几个角度来说,我觉得青岛的惊慌失措定位不仅仅是跟合肥、厦门去比较,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盯着像硅谷这样一国际性的,或者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去比较。跟这些城市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硅谷之所以能够集聚全美国百分之七八十的风投机构,成为风投的中心城市,刚开始并不是资金推动的,而是这个地方本来的研发、技术。一些国际性的龙头企业在那儿集聚,比如斯坦福大学,比如苹果、微软等大企业。 所以对青岛来说,要在全球风投城市路上走得更远,还有两点需要补足。第一点是在科研机构的集聚上进一步加强。我说的科研机构集聚不是说做基础研究的,像硅谷,像斯坦福大学,它强调的是成果性的转化,这是我们需要集聚的。第二点是在大产业机构的集聚上,也就是硬科技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创新孵化的能力非常强,青岛这边传统的制造业是比较强的,这两年也在不断孵化新的企业出来,但是在面向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这些领域还需要引进更多龙头企业。杨晓磊:唐总,您怎么看?

唐建卓:首先回答青岛算不算网红的创投城市的这个问题。我觉得青岛肯定算网红的创投城市,包括刚才提到的合肥、成都、苏州,每个城市都有它不同的特色,侧重点略有不同。对于青岛来说,青岛首先制造业能力非常强,整个基础产业是非常完备的,41个工业大类中青岛有39个,另外像青岛有这么多大型制造业,其实具备产业集群优势的。这是第一点,整个产业基础比较完备。

第二,创新能力也比较强。从青岛拥有这么多大学,还有国家级的科研院所、研究机构来看,其实青岛是不缺乏创新能力的,也是拥有大量科技人才的。这几年青岛对于人才引进、大学的引进都比较重视。我觉得这对于企业来说,它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它有合作的机会,有产业发展的空间,另外具备技术的支持、人才的储备,这可能是网红创投城市必备的一些条件。

第三,青岛有非常强的政策支持,包括这次的大会也是青岛市政府举办了六年,包括今天发布的两项政策,看得出来青岛政府对于创投风投行业是非常重视的态度。

最后一点,我们有这么多投资人,这么多机构,包括青岛本地的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整个产业生态、资本也是一唱一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足。 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以后,只要加一点点化学反应,未来青岛整个创投环境或者创投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我来之前也看了吴总在青岛的一些投资,比如徕芬,在青岛赚了十多倍,我觉得已经是非常好的战绩了。所以我觉得青岛能为大家带来机会,也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一个城市。杨晓磊:刚才您提到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这个问题想问一下于总,您觉得创投机构也好,企业招引来青岛落地的也好,青岛企业在青岛的发展也好,您觉得哪些因素是企业爱来青岛、扎根青岛、长期在青岛发展的驱动因素和驱动力呢?

于静:我们既是当地的投资机构,又在投资的过程当中接触了很多的企业和项目,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讲,我认为企业可能更关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青岛自己的产业基础。青岛产业基础非常综合,虽然不是一线城市但拥有41个工业分类中的39个,对企业落地之后的产业配套非常有支撑作用。青岛是沿海开放城市,有跟内地城市相比独特的资源禀赋,包括港口,海洋等。会前我得到一个数据,现在预计2026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青岛市会达到六千多亿。此外,项目对当地的政府或当地的招商诚意非常关注。青岛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举个例子,青岛一直在新兴产业方面非常高度关注,2022年提出我们要围绕十大攻坚产业建设重点园区,现在园区在建挂牌已经有八家,企业项目已经在陆续进入和建设过程当中,我们有上合、自贸区这样高级别的开放平台,也可以为企业落地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更多便利。

投资行业上,现在新兴企业发展会更多关注当地的投融资的生态,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像我们创投风投大会自2019年开办以来,青岛市一直在大的生态建设上投入很多精力和建设,以青岛政府引导基金为例,建设十多年以来,全市政策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数量有140多支,基金认缴规模达1400多亿,这都是我们能够给企业提供在当地落地一些重要支撑。我就简单说这些。

杨晓磊: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事儿,青岛创投合伙人榜单,过去一年我们在杭州,广州地区也发布的一个榜单,各地表现不太一样。这个榜单里面本地机构的量是相对偏高的。我觉得青岛这个城市挺妙,其实本地内生的发展机会,被很多本地机构自己消化掉了。吴总作为在过去三四年在这里投了6个亿的人,您怎么看待这个事儿,我描述的这个是比较真实的现象吗?您在青岛本地是不是有大量的机会跟本地机构做互动?

吴世春:在青岛跟本地的投资机构合作没有那么多。我一直觉得青岛应该把本地的一些好的机构,甚至一些机构的区域总部牵过来,形成一种真正的基金的集聚,不仅把项目落在这里,而是整个基金的从业人员扎堆在这里。这一点上,合肥就做了基金丛林,把基金的要素集聚起来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

杨晓磊:于总,在您看来,覆车之鉴今后几年创投的发展在引进来,走出去这两个方面整体的情况来看,哪一边受益多一点?

于静:作为我们来说,有几个数据。我们从2010年开始做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2018年,2019年之前我们主要关注一些早期投资机构,整体来说基金规模并不很大。当时,外地机构在青岛更多是尝试,相对来说重量比较少。但是2018年,2019年之后,青岛市一系列政策,包括整个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的外地机构到青岛来进行投资合作。从我们自己参股的引导基金机构数据来看,我们现在合作的基金管理机构里面,一多半都是外地管理人来青岛设立的基金。所以应该说,咱们一些外地的合作伙伴更多的看重青岛的生态和诚意。这一点来讲,我觉得可能还不单纯说是一个青岛本地机构或者是外地机构哪一方受益的问题。从我们的数据来讲,截止到2023年底青岛上市企业数据较前几年有大幅上升,包括我们统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速30%多以上,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增速都是20%以上,这些也为投资机构提供很多支持。到底说哪一方受益,我个人角度觉得是双向奔赴,大家共同互促发展。效果角度来说,可能更多还得听取一下吴总他们的。

杨晓磊:问一下唐总,您刚刚说现在也在尝试跟行业互动,和在座的几位创投家一样,那么您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唐建卓:我觉得这几年整个创投行业生态还是发生很大变化,整个创投行业还是不容易的,募资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另外项目退出也遇到了一定的难题。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股权投资行业,二级市场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在下降,更加注重投资回报的确定性。我们调查LP时会问一些问题,包括DPI多少,几年可以到1等等,这也体现出国资LP本身的投资理念和风险偏好转变。过去这么多年,可能GP关注企业的成长,关注发展的空间,天花板要足够大。但作为一个出资人,我们对财务回报也还是会考量的,我们会越来越重视到底我投出去的资金回报的情况是怎样的,随之的情况是GP也会发生一些投资策略调整。整个国资LP的占比提升,整个行业生态的变化,投资理念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大家对GP的要求也会产生变化。所以从可持续投资的能力,可验证投资能力,到找项目的能力,最后大家还是比拼内功。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是不是还是选高估值,没有造血能力的这些企业,还是说选择更脚踏实地的企业,注重能够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能够实实在在的拿到回报,分红的企业。我能够看到它虽然空间不是很大,但能够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我能够实实在在的拿到回报,分红。委曲求全所以我们在理念上要找到一些相匹配的GP进行选择和投资。谢谢。杨晓磊:下一个问题抛给四位做直投的大佬,从高总开始。现在一直讲投链主企业,但其实链主企业基本已经被瓜分完,现在开始尝试沿着产业链做投资。很多企业要么是链主投资成立,要么是链主成立CVC,模仿或学习当年的宁德时代,延伸产业链投资。你们都是财务投资人,作为财务投资人如何看待这个投资关系。我去年做调研时有人讲去年投资策略只有一个,在链主企业进入之前我先投进去,这是倒逼财务投资人的一个现实问题。金浦怎么调度资源赋能和帮助这些企业。

高立新:我们金浦管理资产规模1600亿,实缴规模500亿。客观讲我们2017年之前更多还是以PE投资为主,2017年、2018年我们内部做了非常大的战略性的调整,围绕着国家的创新发展的战略,第一投早、投小、投硬、投高,第二个围绕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行合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青岛,我们跟青岛的地铁集团进行合作,围绕着大的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行业和领域进行布局。当时我们多多少少还是希望范围再宽一点,但基于刚刚讲的产业资本的一些考量,我们在行业和领域里面做了一些深耕。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智慧交通、智能交通,这当中包含了芯片、材料、信息科技。基本上,在它整个的产业布局上,特别围绕它的产业孵化、投早投小上,我觉得我们寻找到了一个产业资本和财务资本相互结合、有效循环、良性互动的这样一个模式。这方面我们觉得产业资本或者产业方有他们的优势,我们作为金融资本,在财务资本角度有我们的优势。这方面如何做好一个平衡,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我认为从我们投资青岛这个基金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还是非常良好的。

孙加韬: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现在CVC盛行的情况下,老牌创投机构应该怎么走。我们现在的打法是围绕着重点的产业深耕细作。举一个例子,我们上海科创集团1992年成立,成立后一直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目前梳理一下大概投四百多家企业,涵盖整个产业链上游的IP设计、EDA软件,中间的装备制造、晶圆制造,还有封测,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CVC可能只关注某一个点,但没有把整个半导体的产业链能够串起来。能够把半导体产业链串起来的,是克己复礼我们这一种连续三四十年一直围绕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所以未来一定是做精做专,然后做到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才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真正的去发挥作用。

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发现,比如说青岛的歌尔,它最近也在频频出手投资一些企业,但这几家企业其实我们在这之前都投过。像视涯科技,做新一代半导体OLEDoS显示屏的。还有普旭科技,做模拟器的。我们投完之后第二轮、第三轮歌尔才布局。实际我们把行业真的做精做专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跑在他们前面。吴世春:我认为每一个产业发展在不同阶段,可能财务基金跟CVC会发挥不同价值。产业探索早期,财务资本、风险资本会更有机会发现能力,但到产业进入相对成熟,成长期以后,CVC在这里面看的更清楚。它们有自己的产业资源,资金成本更低,产业协同能力更强,这时候CVC更有优势。所以我觉得,产业发展要前进,很多行业的早期,包括成长期,成熟期需要风险资本跟CVC有协作,又有竞争的关系。对于我们早期机构来说,很少碰到跟CVC抢项目。我们更多还是在为CVC去发现和孵化早期种子。我们一路走过来没有那么多竞争对手,只有朋友。

杨晓磊:这个话题徐欣会有话题要说,因为您就是CVC人。

徐欣:综观今天上半场,企业方非常少,这个环节上我是唯一一个来自产业集团的。我觉得发展一个地方的创投风投生态,核心就是企业,尤其是优秀企业、平台型企业,而在青岛应该是满足的这个条件的。海尔、歌尔、海信、青啤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企业,有巨量企业打下的坚实基础。另外青岛地处胶州湾。从美国回国以后,我做的第一个基金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复星创富在青岛也落了一个十亿的科创基金,很快要开始运作。这一点可以看出,凡具有湾区气质的地方,往往都是可以吸引到企业、资本和人才的。我们不必过度强调CVC和一般财投的区别,硅谷大家一般不提这个词。硅谷的CVC就是谷歌等,做企业加速器,不会过多强调VC背后的属性。我觉得青岛今天破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将自己提升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的创投或风投的生态圣地,关键是青岛不仅把自己看作一个中国青岛,应该是世界青岛,如同硅谷不会说是加州硅谷、美国硅谷,而是世界硅谷。

复星做这么多年全球化投资,从早期孵化、杜鹃啼血VC投资,一直到并购端,有二十多年的经历,还是比较活跃。青岛这个城市,大家知道由于历史原因,无论是德系还是日系,其实都是有大量的、长时间的积累。在过去两三年的过程当中,我们和青岛的各级政府,做德资企业引入,日资企业的产业落地,其实还是希望把世界的产业链带入青岛未来发展的蓝图当中。青岛地处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一大优势是,你是天然地看世界的窗口。这个峰会结束以后我会去日本,而青岛这里来回日本的机票不到两千。有这么好一个优势,青岛还是要能够把自己的这些存量的产业平台优势,和世界的这样的近距离、高频互动的优势发挥出来。还是一点,我呼吁多把企业当做创投、风投的客户,资本不是客户,我们只是运水的人而已。杨晓磊:刚才那个叙事很宏大,一直讲世界观的事儿。复星准备在哪些方面如何支持和帮助青岛创投以及经济的发展呢?因为复星是产业集团,上一次去您那里拜会我看了看,从消费到制造、境内到海外有各种产业,下一步计划可以简单分享一下吗?

徐欣:青岛是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娱乐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一个城市,一方面青岛整个消费科技的上下游我们会继续持续做布局。另外先进制造方面青岛在全国都是相当领先,我们是国内最早入局投资国内的柔性制造企业——酷特智能;我们复星创富在青岛已经存储一批优秀本地制造企业,希望支持他们可以进一步的走向资本化,平台化。

另外一个就是青岛这块的文旅资源。我们复星旗下的世界知名度假村品牌——地中海俱乐部跟青岛崂山区之前做了战略签约,会在这里开发更好的文旅项目。另外我特别看重的有大量的优秀海外企业在中国落地,要有世界级能级的城市跟它对接。青岛的底蕴可以和世界级企业有更多交互。值得议题的是和一海之隔的日本,它们在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有不少优质团队。本身我们是他们毗邻的最大的生意大市场,所以我们复星创富会充分发挥我们全球化的优势,致力于跨境的互动,也致力于跨界一二级的联动,把一些优秀海外企业通过Buyout、剥离孵化等灵活多变方式带到青岛来。 杨晓磊:我做一个总结,大会的这个环节是一个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的表达。更多是向市场释放一个态度,希望可以让更多投资人,尤其是上海、北京的刚才徐欣总讲到的世界能级的投资人跟青岛做更多的互动,把这个湾区建设成另外一个湾区样板,可以承载更多产业和希望。我也是北方人,青岛是肩负北方地区全村希望的城市,希望青岛越来越好,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有更多互动。谢谢。